「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分类:内部网关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CREATED BY JENKINSBOT

问题描述

RIP 是种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路由协议,存在着收敛慢、易产生路由环路、可扩展性差等问题。

所以需要发明新的路由协议,以解决 RIP 路由协议的问题。

解决方案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是 IETF 定义的一种基于链路状态内部网关路由协议。具有扩展性强,收敛速度快等特点,作为优秀的内部网关协议被广泛使用。

针对 IPv4 协议,使用 OSPF version 2,RFC2328 版本;针对 IPv6 协议,使用 OSPF version 3,RFC2740 版本;
这里我们主要探讨 OSPF version 2,RFC2328 版本,是 TCP/IP 协议栈的。

原理简述

1)运行 OSPF 的路由器间,交互 LS(Link State)信息,而不是直接交互路由条目。LS 信息是 OSPF 能够正常进行拓扑及路由计算的关键信息,通过 LA 信息,路由器能够还原出网络拓扑。所以我们经常说:在 OSPF 中路由器宣告拓扑(链路状态)。

2)OSPF 路由器将收集到的 LS 信息保存在 LSDB 中。通过 LS 信息,路由器将清楚区域内的网络拓扑结构,这有助于计算无环路路径。

3)每台 OSPF 路由器都采用 SPF 算法,计算到达目的地的最短路径,并将这些路径加载到路由表中

协议特性

1)累计开销:基于 SPF 算法,以“累计链路开销”作为选路参考值;
2)组播报文:采用组播形式收发部分协议报文,优于单播(路由器过多,会给发送端带来压力)、广播(所有设备都会收到报文);
3)区域划分:以减小数据库规模;以减小影响规模;以对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的管理;使 OSPF 能够支持更大规模的网络;
4)负载分担:支持对等价路由进行负载分担;
5)支持认证:支持报文认证:对设备进行认证检查;
6)无环路:使用 SPF 算法,来创建树形结构;
7)支持 VLSM、支持手工路由汇总:
8)收敛更快:快于 RIP 协议;

应用场景

在大型企业网络中,通常部署 OSPF 实现各个网络间的路由可达:
1)核心层和汇聚层,部署在 OSPF 骨干区域;
2)接入层和汇聚层,部署在 OSPF 非骨干区域;

园区网络:在核心交换机和汇聚交换机中,运行 OSPF 协议,实现园区网络的路由可达。

企业内部网络、区域网络(运营商通常使用 IS-IS 协议,因为路由较多,且大规模场景的 ISIS 收敛快)

参考文献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