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WLAN,是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信技术(Wi-Fi)相结合的产物,是有线网络的无线化延伸。
Wi-Fi,是 WLAN 的某种实现,其与 WLAN 不是等价的。
解决方案
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技术是一个基于 IEEE 802.11 系列标准的无线网路通信技术的品牌,目的是改善基于 IEEE 802.11 标准的无线网路产品之间的互通性,由 Wi-Fi Alliance(Wi-Fi 联盟,无线局域网标准化的组织,WECA)所持有。
1)Wi-Fi 是种基于 IEEE 802.11 Standard 的无线局域网技术。
2)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将 Wi-Fi 当做 802.11 的同义词。
3)Wi-Fi 也是 Wi-Fi 联盟制造商的商标,并做为 Wi-Fi 产品的品牌认证。
4)Wi-Fi 联盟成立于 1999 年,当时的名称叫做 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WECA)。
5)在 2002 年 10 月,正式改名为 Wi-Fi Alliance。
原理简述
简单来说 WIFI 就是一种无线联网的技术,以前通过网络连接电脑,而现在则是通过无线电波来连网。
与蓝牙技术一样,同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离无线技术。该技术使用的使 2.4GHz 附近的频段,该频段目前尚属没用许可的无线频段。其目前 可使用的标准有两个,分别是 IEEE802.11a 和 IEEE802.11b。在信号较弱或有干扰的情况下,带宽可调整为 5.5Mbps、2Mbps 和 1Mbps,带宽的自动调整,有效的保障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该技术由于有着自身的优点,因此受到厂商的青睐。
简单说,通过 Wi-Fi 实现 WLAN 的无线互联,但是 WLAN 与 Wi-Fi 不是等价的。
协议特性
WLAN 是一种基于 IEEE 802.11 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技术。
802.11 标准聚焦在 TCP/IP 对等模型的下两层:
1)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信道接入、寻址、数据帧校验、错误检测、安全机制等内容。
2)物理层:主要负责在空口(空中接口)中传输比特流,例如规定所使用的频段等。
应用场景
1990 年代初期,移动 1.0 时代:
1)固定办公时代:台式机,数据业务
2)初级移动办公时代:便携机,语音业务+数据业务,802.11b/a/g
3)无线作为有线的补充
1990 年代晚期,移动 2.0 时代:
1)无线办公时代(BYOD),手机、Pad、超级本,视频业务+语音业务+数据业务,大量实时业务
2)802.11n->11ac
3)有线无线一体化
现在,移动 3.0 时代:
1)全无线时代,多样化终端,精细化在线服务,802.11ax/ad……,VR/4K 视频
2)全无线办公,以无线为中心
概念术语
频段
不同广播存在于不同的频段,当无线信号发送数据时,也使用不同的频段。
无线中继
中继(Repeater)模式下,无线路由器会通过无线的方式与一台可以上网的无线路由器建立连接,用来放大可以上网的无线路由器上的无线信号。放大后的无线信号的名称和原来的无线路由器的无线信号名称一致,也就是 2 台无线路由器共用同一个无线网络名称(SSID)。
无线桥接
无线路由器上的桥接:指的对一台无线路由器上的无线 Wi-Fi 信号的覆盖范围进行扩展。例如,无线路由器 A 已经连接到了网络,并且设置了无线网络,但是路由器 A 上的无线 Wi-Fi 信号覆盖范围有限。而用户又想在路由器 A 的无线信号覆盖之外的地方使用无线网络,那么我们只需要再准备一台无线路由器 B,启用路由器 B 上的桥接功能,并进行相关的设置。
但是,放大后的无线信号名称和原来的无线路由器的无线信号名称不一样,也就是 2 台无线路由器各自使用自己的无线网络名称,桥接之后的无线路由器有一个自己的无线网络名称(SSID)。
如果的路由器不方便连接网线(物理受限),如果它由无线桥接功能,则可以使用无线桥接与另外一台路由器建立连接,之后它就可以访问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