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 Transition」- Auto, IPv4-Compatible IPv6 Tunnel

  CREATED BY JENKINSBOT

原理简述

承载的 IPv6 报文的目的地址(即自动隧道所使用的特殊地址)是 IPv4 兼容的 IPv6 地址:前 96 位全部为 0,后 32 位为 IPv4 地址;

1)首先,该隧道技术要求底层 IPv4 网络能够互通;
2)然后,IPv4 兼容的 IPv6 地址,相当于将 IPv4 与 IPv6 进行一对一映射;
3)此时,在 IPv6 Routing 时,将 IPv6 转为 IPv4 进行报文发送;(“转换”是指外套 IPv4 报头);
4)注意,这里讨论的“互通”是指隧道两个端点的互通,而非端点所接的网络互通;

IPv4 兼容 IPv6 自动隧道数据转发流程(ping, src ::A01:101, dst ::A01:102):
1)以目的地址 ::A01:102 查找 IPv6 路由,发现路由的下一跳为虚拟的 Tunnel 口;
2)R1 将 IPv6 报文封装到 IPv4 报文内:SRC-IPv4-ADDR=10.1.1.1(<=::A01:101);DST-IPv4-ADDR=10.1.1.2(<=::A01:102);
3)当封装结束后,根据外层的 IPv4 Header,报文在 IPv4 Network 中被路由转发到目的地 10.1.1.2,也就是 R2;
4)R2 收到报文后,进行解封装,把其中的 IPv6 报文取出,送给 IPv6 协议栈进行处理;
5)R2 返回 R1 的报文也是按照这个过程来进行的;

R1/R2 连接 PC,并且 PC 使用常规的 IPv6 网络地址。如果 PC 需要互访,则需要配置路由:其路由的下一跳为对端的兼容地址(用于转化得到 DST-IPv4-ADDR);;并且还要指定出接口(用于转化得到 SRC-IPv4-ADDR);

特性特征

1)依赖于底层的 IPv4 网络;
2)并且不支持广播,所以无法运行路由协议;

不支持动态路由协议:
Link Local 地址是自动生成的,无法映射到底层 IPv4 地址;

应用场景

1)该隧道技术较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