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tch Roles(交换机角色)
在堆叠系统中,所有的单台交换机都称为成员交换机,按照功能不同,可以分为三种角色:
1)主交换机(Master Switch):负责管理整个堆叠,在堆叠系统中只有一台 Master Switch;
2)备交换机(Standby Switch):是 Master Swtich 的备份交换机,以在故障时替换 Master Switch 的所有业务。在堆叠系统中只有一台 Standby Switch;
3)从交换机(Slave Switch):负责业务转发,在堆叠系统中可以有多台 Slave Switch。从 Slave Switch 数量越多,堆叠系统的转发带宽越大。除 Master Switch 和 Standby Switch 外,堆叠中其他所有的成员交换机都是 Slave Switch。当 Standby Switch 不可用时,Slave Switch 承担备交换机的角色。
Stack Priority(堆叠优先级)
堆叠优先级是成员交换机的一个属性,主要用于角色选举过程中确定成员交换机的角色。
优先级值越大表示优先级越高,优先级越高当选为 Master Switch 的可能性越大。
Stack ID(堆叠 ID)
Stack ID,用来标识和管理成员交换机,堆叠中所有成员交换机的 Stack ID 都是唯一的。
设备 Stack ID 缺省为 0。在堆叠时,由 Master Switch 对设备的 Stack ID 进行管理。当堆叠系统有新成员加入时,如果新成员与已有成员 Stack ID 冲突,则堆叠主交换机从 0~最大的 Stack ID 进行遍历,找到第一个空闲的ID分配给该新成员。
在建立堆叠时,建议提前规划好设备的 Stack ID 。
当堆叠后,设备的槽位号(Slot ID)将从 0 变为 Stack ID 值:
堆叠系统MAC地址
堆叠系统作为一台设备与网络中其他设备通信,具有唯一的MAC地址,称为堆叠系统MAC地址。
通常情况下使用 Master Switch 的MAC地址作为堆叠系统MAC地址。
当堆叠系统的MAC地址是主交换机的MAC地址,主交换机故障或者离开堆叠系统,在默认情况下堆叠系统 MAC 地址会延时10分钟切换。如果发生堆叠分裂,那么在10分钟内两个分裂的堆叠系统的MAC相同。
堆叠方式
堆叠卡堆叠
使用专用的堆叠插卡或者交换机自身集成的堆叠插卡,使用专用的堆叠线缆进行堆叠。
业务口堆叠
交换机之间使用逻辑堆叠接口(stack-port)相连,可使用普通线缆网线、光纤或者专用堆叠线缆连接物理成员端口。
堆叠逻辑接口
多台交换机为了组建堆叠,需要通过线缆互相连接,堆叠逻辑接口便是交换机间用于建立堆叠的接口。
1)每台交换机支持 2 个逻辑堆叠端口,分别为 stack-port n/1 和 stack-port n/2,其中 n 为成员交换机的 Stack ID;
2)单个逻辑堆叠端口可以绑定多个物理成员端口,用来提高堆叠的可靠性和堆叠带宽;
用配置命令表示(如上两点可通过如下命令来解释):
[HUAWEI] interface stack-port 0/1 [HUAWEI-stack-port0/1] port interface xgigabitethernet 0/0/28 enable [HUAWEI] interface stack-port 0/2 [HUAWEI-stack-port0/1] port interface xgigabitethernet 0/0/30 enable
在堆叠成员设备间,本端设备的逻辑堆叠端口 stack-port n/1 必须与对端设备的逻辑堆叠端口 stack-port m/2 相连;
如果两端设备对应的逻辑堆叠端口(本端的stack-port n/1与对端的stack-port m/2)内包含多个物理成员端口,对物理成员端口的连接无对应端口号的要求;
堆叠连接拓扑
环形连接
堆叠成员交换机距离较近时,从可靠性和堆叠链路利用率上考虑,建议使用环形连接。
可靠性较高,其中一条堆叠链路出现故障,环形拓扑变成链形拓扑,不影响堆叠系统正常工作。
链形连接
堆叠成员交换机距离较远时,组建环形连接比较困难,可以使用链形连接。
可靠性较低,其中一条堆叠链路出现故障就会导致已经形成的堆叠断开。
堆叠系统管理与配置
堆叠管理
登录任意成员的Console口即可管理整个堆叠系统。
与堆叠系统上的任意IP地址路由可达,即可通过 Telnet、Stelnet、WEB、SNMP 等方式登录、管理整个堆叠系统。
配置文件
堆叠建立后,竞争为主的交换机的配置文件生效,整个堆叠系统的配置都保存在主交换机的配置文件中。
备交换机上会备份主交换机的配置文件,当主交换机故障时备份交换机的配置继续运行。
堆叠系统的配置文件包括:
1)全局配置:例如IP地址、STP、VLAN、SNMP等,适用于所有堆叠成员交换机。新加入堆叠系统的交换机使用堆叠系统的全局配置,不再使用交换机自己的全局配置。当交换机离开堆叠系统时,将继续使用堆叠系统的配置直到加入新的堆叠系统。
2)接口配置:适用于接口所在成员交换机。接口上的配置和 Stack ID 有关,当 Stack ID 改变时:
—- 如果新ID在配置文件中不存在对应的接口配置,则新ID的接口配置使用默认配置。
—- 如果新ID在配置文件中存在对应的接口配置,则新ID的接口配置使用对应的配置。
堆叠相关配置不会丢失,即从设备离开堆叠之后,堆叠相关配置仍会继续存在,同样会进行堆叠的选举,如果需要彻底清除堆叠配置需要通过命令手动清除,清除的配置内容包括:交换机槽位号、堆叠优先级、堆叠保留VLAN、系统MAC切换时间、堆叠口配置、堆叠口速率配置
执行堆叠命令会导致设备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