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MPLS 是种根据标签报文中携带的短而定长的标签来转发数据的技术,所以 MPLS 的基本概念就是两台 LSR 必须对在它们之间转发的数据的标签使用上“达成共识”;
解决方案
在 LSR 间,运行 LDP(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标签分发协议)来告知其他 LSR 本设备上的标签绑定信息,从而实现标签报文的正确转发;
补充说明:
1)这里的标签分发协议 LDP 特指由 RFC3036 首次定义的标签分发协议,当前该标准已被 RFC5036 废弃;
2)除了 LDP 外,标签分发协议也可以指 MP-BGP、RSVP 等可执行标签分发的一类协议(即 LDP 可指特定协议,亦指某类协议);
原理简述
LDP 的工作过程主要分为两部分:
1)在 LSR 间,建立 LDP-Session;
2)在 LSR 间,基于 LDP-Session 动态交换 Label 与 FEC 的映射信息,并根据标签信息建立 LSP 路径;
简单说就是:通过 LDP 协议,本端设备 将 对于特定 FEC 所使用的标签值 通知给 上游设备(“上游”指数据报文的来源,而非 LDP 来源);
特性特征
LDP 规定标签分发过程中的各种消息以及相关处理过程;
LDP 是 MPLS 的一种控制协议,相当于传统网络中的信令协议,负责 FEC 的分类、标签的分配、LSP 的建立和维护 等等操作。(简单说,类似动态路由协议,手动管理和配置过于繁琐,所以创造出新的协议来自动完成配置)
注意事项:很多协议,例如 MP-BGP 等等,能够用来分发各种信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这些协议分发的内容。如果分发的内容不同,其数通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同。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前面我们提到 MP-BGP 能够分发标签来建立 LSP 路径,后面我们会还会用到 MP-BGP 用来分发 VPNv4 路由 ———— 一定要注意区分这些协议的所分发的内容,不然会非常的混乱;
应用场景
建立 LSP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