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P」- 概念术语

  CREATED BY JENKINSBOT

典型架构

在基于 SNMP 进行管理的网络中:

NMS(网络管理站,Network Management Station):向被管理设备发送各种查询报文,以及接收被管理设备发送的告警。是整个网络的网管中心,在它之上运行管理进程。NMS 是一个采用 SNMP 协议对网络设备进行管理/监控的系统,运行在 NMS Server 上。

Device(被管理设备):也就是网络中的各种接受网管的设备,即被 NMS 管理的设备。每个被管理设备需要运行代理进程(Agent),代理进程运行于被管理设备上,用于维护被管理设备的信息数据并响应来自 NMS 的请求,把管理数据汇报给发送请求的 NMS。管理进程和代理进程利用 SNMP 报文进行通信。

Agent(代理):驻留在 Device 上的一个进程。接收、解析来自 NMS 的查询报文。

Agent 的作用如下:
1)根据报文类型对管理变量进行Read或Write操作,并生成响应报文,返回给网管站。
2)根据各协议模块对告警触发条件的定义,当发生某个事件(如端口UP/DOWN,STP拓扑变更、OSPF邻居关系DOWN掉等)的时候,主动触发一个告警,向网管站报告该事件。

信息交互

NMS 和 Device 的信息交互分为两种:
1)拉取:NMS 通过 SNMP 协议,给被管理设备发送修改配置信息请求或查询配置信息请求。被管理设备上运行的代理进程根据NMS的请求消息做出响应。
2)上送:被管理设备可以主动向 NMS 上报告警信息(Trap)以便网络管理员及时发现故障。

管理对象,Managed Object

可以是设备中的某个硬件,也可以是在硬件、软件(如路由选择协议)上配置的参数集合。每一个设备可能包含多个被管理对象。

MIB / OID

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是个数据库,指明被管理设备所维护的变量(即能够被 Agent 查询和设置的信息)。MIB在数据库中定义了被管理设备的一系列属性:对象的名称、对象的状态、对象的访问权限和对象的数据类型等。

OID(Object IDentifier):MIB 是以树状结构进行存储的,树的节点表示管理对象(Object),对象可以用从根Root开始的一条路径来唯一的识别,这就是OID也即对象标示符

SNMP规定通过 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管理信息库)去描述可管理实体的一组对象。

MIB在数据库中定义被管理设备的系列属性:
1)对象标识符(Object IDentifier,OID)
2)对象的状态
3)对象的访问权限
4)对象的数据类型等

MIB给出了一个数据结构,包含了网络中所有可能的被管理对象的集合。因为数据结构与树相似,MIB又被称为对象命名树。

常见 MIB 节点:

Q:SNMP 的 OID 是固定标准还是取决于厂商?比如说,1.3.6.1.2.1.2.1 是 ifNumber,在所有所有厂商设备上都是 ifNumber 么?
A:SNMP 在发明的时候就存在一个标准的MIB库,其包含常用的 OID 信息,当然厂商也可以自定义。

管理模型

查询/修改操作:
1)NMS作为管理者,向 Agent 发送 SNMP 请求报文。
2)Agent 通过设备端的 MIB 找到所要查询或修改的信息,向 NMS 发送 SNMP 响应报文。

告警操作:
1)设备端的模块由于达到模块定义的告警触发条件,通过代理进程向NMS发送消息,告知设备侧出现的情况,这样便于网络2)管理人员及时对网络中出现的情况进行处理。

协议版本

该协议共有三个版本,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配置一个或同时配置多个版本:
1)SNMPv1版本适用于小型网络。组网简单、安全性要求不高或网络环境比较安全且比较稳定的网络,比如校园网,小型企业网。
2)SNMPv2c版本适用于大中型网络。安全性要求不高或者网络环境比较安全,但业务比较繁忙,有可能发生流量拥塞的网络。
3)SNMPv3版本作为推荐版本,适用于各种规模的网络。尤其是对安全性要求较高,只有合法的管理员才能对网络设备进行管理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