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 and HTTPS」- 超文本传输协议

  CREATED BY JENKINSBOT

问题描述

<为什么发明 HTTP 协议?>

解决方案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是因特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传输协议,是用于分布式、协作性、超媒体信息系统的应用层协议。HTTP自产生以来一直被万维网所使用,用于从万维网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

发展历史

HTTP在1990年由Tim Berners-Lee提出,随后WWW联盟成立,组织了IETF小组进一步完善和发布HTTP协议。HTTP从最初的HTTP/0.9向HTTP/3持续演进,性能也在不断提高。

原理简述

特性特征

HTTP采用客户端/服务端(C/S)的架构模型,
用户访问网站 http:// 起始的都是标准 HTTP 服务。

1)无连接:无连接的含义是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服务器处理完客户的请求后就断开连接。无连接的好处: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节省传输时间并且可以提高并发性能,不和每个用户建立长久的连接,请求一次响应一次,但若重复性建立或拆除连接影响效率。故在HTTP/1.1规范中,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会维持一段时间的TCP连接,不会因一个请求结束就立刻断开。

2)媒体独立:这意味着,只要客户端和服务器知道如何处理的数据内容,任何类型的数据都可以通过HTTP发送。客户端以及服务器通过头部字段指定适合的MIME Type内容类型。HTTP传递的数据可以是HTML,图片,文本等等。浏览器显示的内容包括HTML、XML、GIF、Flash等,浏览器通过MIME Type进行区分。

3)无状态:无状态是指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这样做利于更快地处理大量事务,确保协议的可伸缩性。无状态意味着如果后续报文的处理需要先前交互的信息,则该信息必须重传。虽然HTTP/1.1是无状态协议,但是为了实现状态保持功能而引入了Cookie 机制(Cookie是一个保存在客户端中的文本文件,这个文件与特定的Web页面关联在一起,,保存了该客户端访问这个Web页面时的信息。)

参考文献

Wikipedia/HTTP
Wikipedia/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