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 IETF 组织开发的一个基于链路状态的 IGP;
针对 IPv6 网络,也提出相对的 OSPF 协议;
解决方案
目前针对 IPv4 协议使用的是 OSPF Version 2 协议,针对 IPv6 协议使用 OSPFv3(OSPF Version 3)协议;
OSPFv3 是运行于 IPv6 的 OSPF 路由协议(RFC2740),它在 OSPFv2 基础上进行了增强,是一个独立的路由协议;
原理简述
OSPFv3 的主要目的是开发一种独立于任何具体网络层的路由协议。为实现这一目的,OSPFv3 的内部路由器信息被重新进行了设计;
相同点
针对基本运行机制,OSPFv3 并未改变:
1)基本概念:区域划分及路由器类型;路由计算影响参数:优先级、度量值;支持的网络类型:Broadcast、NBMA、P2P、P2MP;报文类型:Hello、DD、LSR、LSU、LSAck;
2)工作原理:邻居关系的建立及邻居状态的转换(状态机、Hello Packet);LSDB 的同步;LSA 泛洪机制;DR 与 BDR 的选举;路由计算过程;
3)相同点还包括:对特殊区域、虚连接、多进程的支持等;
4)把自治系统划分成逻辑意义上的一个或多个区域,通过 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的形式发布路由;
5)在 OSPFv3 Area 内,依靠各设备间交互 OSPFv3 报文来达到路由信息的统一
6)报文封装在 IPv6 报文内,可以采用单播和组播的形式发送
差异点
OSPFv3 基于链路运行以及拓扑计算,而不再是网段。所以 OSPFv3 需要在接口中进行通告配置;
OSPFv3 支持同个链路上多个实例,以此实现网络隔离;
OSPFv3 报文和 LSA 中去掉了 IP-ADDR 的意义,且重构了报文格式和 LSA 格式;
OSPFv3 报文和 Router LSA/Network LSA 中不包含 IP-ADDR;
OSPFv3 的 LSA 中定义了 LSA 的泛洪范围;
OSPFv3 中创建了新的 LSA 承载 IPv6 地址和前缀;
OSPFv3 邻居不再由 IP-ADDR 标识,只由 Router ID 标识;
特性特征
对于 OSPFv3 协议:
1)OSPFv3 是运行于 IPv6 的 OSPF 路由协议(RFC5340,同 RFC2740);
2)OSPFv3 在 OSPFv2 基础上进行修改,是一个独立的路由协议;
两者并不兼容:OSPFv2 是运行在 IPv4 上的 IGP 路由协议;OSPFv3 是运行在 IPv6 上的 IGP 路由协议;
应用场景
针对 IPv 6 网络
概念术语
WIP
报文格式
WIP
协议细节
在 OSPFv3 中,向组播地址 ff02::5 发送 Hello 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