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该部分笔记将记录:网络基础概念、整体架构,以形成对网络的基本认识,理解常用术语。
解决方案
该部分笔记:
1)偏向网络通信理论,以形成对网络通信的宏观认识;
2)但并不涉及网络协议细节、网络技术实现等等内容;
网络通信基本概念
通信,是指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通过某种媒介和行为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网络通信,是指终端设备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通信。如下示例:
网络信息传递过程
虚拟信息的传递过程,与真实的物品传递过程(快递)有很多相识之处:
1)快递:打包 ⇒ 贴签 ⇒ 集散 ⇒ 运输 ⇒ 集散 ⇒ 解签 ⇒ 签收;
2)网络:计算机 ⇒ 报文封装 ⇒ 网络设备 ⇒ 互联网 ⇒ 网络设备 ⇒ 报文解封 ⇒ 计算机;
计算机 ⇒ |报文|数据| ⇒ 网关路由器 ⇒ |报文|数据| ⇒ 网络主干道 ⇒ |报文|数据| ⇒ 网关路由器 ⇒ |报文|数据| ⇒ 计算机
终端之间的通信
物理层设备直接转发:物理主机或设备直接通信,解封装只发生在物理层。
交换机(二层)设备转发:解封装值发生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路由器(三层)设备转发:解封装发生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数据通信网络基本概念
数据通信网络:由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无线控制器、无线接入点等等设备过程的通信网络。
最基本的功能:实现数据互通。
扁平化网络结构
普通见得网络结构,接入设备直通路由设备;
层次化网络架构
交换区块:办公区域 1,办公区域 2,办公区域 3,核心机房 都是交换区块。
办公网络的网络结构:
1)核心层:快速转发,设备连接外网,
2)汇聚层:通常为三层交换机,设备性能高于接入层;对于办公网络应该称为分布层,因为流量多为下行,由设备分发。
3)接入层:普通的交换机设备,用于接入终端设备;
4)终端:内网终端设置;
服务器集群网络:
1)核心层
2)汇聚层:数据主要上行,汇聚到交换机设备,因此称为汇聚层。
3)接入层:
4)服务器:服务器设备
网络的三要素
1)NIC(网络接口卡):
2)介质:有线、无线:
3)中间系统:网络设备,比如 Router、Switch、AP 等等;
网络通信的基本概念
网络通信的示例:
1)工作组:PCa — PCb,由双绞线连接(网线)
2)通过路由通讯;
3)通过网络设备通讯,组建互联网;
交换机是接入设备,路由器是核心汇聚设备。
交换机:
1)下联接口:用于连接计算机,组件局域网;
2)级联接口:用于连接其他网络设备,通常为光口;
数据转发过程
数据包在相同网段内或不同网段之间的转发所依据的原理基本一致。
相同网段数据转发:有了目的 IP 地址、MAC 地址,便可开始封装数据。
不同网段数据转发:有了目的 IP 地址、网关 MAC 地址,便开始数据封装。
数据封装与解封装的过程
数据封装:从高层到底层协议;
解封装:从底层到高层开始解封装;
处理数据转发过程中的基本故障
常见网络通信术语
数据载荷:最终要传递的信息;
报文(数据帧,Frame):在网络中,交换与传递的数据单元。报文是添加报头的数据载荷;
头部:在数据载荷前部添加的信息段;
尾部:在数据载荷尾部添加的信息段;
封装:在数据载荷添加头部和尾部的过程;
解封装:去掉数据载荷的头部和尾部的过程:
网关(Gateway):提供协议转换、路由选择、数据交换等等功能的网络设备,它决定数据包的“形态”和“走向”。
路由器(Router):为报文选择传递路径的网络设备。
终端设备:数据通信的端设备,作为数据的发送者或接收者。比如 PC Laptop 等等;
协议(Protocol):是指大家都遵循的规则;
IETF,负责开发和推广互联网协议的志愿组织,通过 RFC 发布新的或取代旧的协议标准;
IEEE,指定全世界电子、电气和计算机领域 30% 左右的标准。比如 IEEE 802.3(Ethernet)、IEEE 802.11(WiFi) 等等;
ISO,在计算机网络标准指定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双工模式
半双工,双方都能发送数据,但是不能同时发送数据。比如 10BASE5 同轴电缆、对讲机 等等。
全双工,双方都能同时发送数据
Connecting
Switching
Routing
相关链接
An Introduction to Networking Terminology, Interfaces, and Protoc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