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播分发树的形成模式
目前在实际网络中,PIM 主要有两种模式:
1)PIM-DM(PIM Dense Mode,PIM 密集模式) ;
2)PIM-SM(PIM Sparse Mode,PIM 稀疏模式) ,根据组播服务模型又能分为:
—- PIM-SM(ASM):为任意源组播,来建立组播分发树。
—- PIM-SM(SSM):为指定源组播,来建立组播分发树。
PIM Dense Mode
模型分类:ASM
适用场景:主要用在 组成员较少、相对密集 的组播网络中;
工作机制:该模式建立 Distribution Tree 的基本思路是 扩散-剪枝:将组播流量全网扩散,然后剪枝没有组成员的路径,最终形成组播分发树。
PIM Sparse Mode(ASM)
模型分类:ASM
适用场景:主要用在 组成员较多、相对稀疏、分布广泛的大型网络 的组播网络中;
工作机制:采用接收者主动加入的方式建立组播分发树,需要维护RP、构建RPT、注册组播源。该模式建立组播分发树的基本思路是先收集组成员信息,然后再形成组播分发树。使用 PIM-SM 不需要全网泛洪组播流量,对现网的影响较小,因此现网多使用 PIM-SM 模式。
PIM Sparse Mode(SSM)
模型分类:SSM
适用场景:适合网络中的用户预先知道组播源的位置,直接向指定的组播源请求组播数据的场景
工作机制:直接在组播源与组成员之间建立SPT,无需维护RP、构建RPT、注册组播源
组播分发树的结构种类
通过 PIM 形成的组播分发树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SPT(Shortest Path Tree)
以 Multicast Source 为根,组播组成员为叶子的组播分发树称为 SPT(Shortest Path Tree),SPT 又被称为源树。
使用范围:在 PIM-DM 与 PIM-SM 中均有使用。
RPT(RP Tree)
以 RP(Rendezvous Point)为根,组播组成员为叶子的组播分发树称为 RPT(RP Tree),又被称为共享树。流量必须先发往 RP,然后由 RP 向下转发。
使用范围:在 PIM-SM 中使用。
PIM Routing Table
PIM Routing Table 即通过 PIM 建立的组播协议路由表项。
在 PIM Network 中,存在两种路由表项(S 表示组播源,G 表示组播组,* 表示任意):
1) (S, G) 路由表项主要用于在PIM网络中建立 SPT。对于PIM-DM网络和PIM-SM网络适用。
2) (*, G) 路由表项主要用于在PIM网络中建立 RPT。对于PIM-SM网络适用。
在 PIM Router 上,可能同时存在两种路由表项。当收到源地址为 S,组地址为 G 的组播报文,且 RPF 检查通过的情况下,按照如下的规则转发:
1)如果已存在 (S, G) 路由表项,则由 (S, G) 路由表项指导报文转发。
2)如果不存在 (S, G) 路由表项,仅存在 (*, G) 路由表项,则
—- 先依照 (*, G) 路由表项创建 (S, G) 路由表项,
—- 再由 (S, G) 路由表项指导报文转发。
PIM Routing Table 的 Flag 字段的意义,参考设备文档的说明;